你知道吗?眼底病危害远超你想象!赶紧警惕起来!

眼底病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领域,其涵盖的病种丰富多样,病因错综复杂。许多发生在眼底周边部位的病变,在早期往往悄无声息,患者很难察觉到任何异样。等到患者明显感觉到视力下降时,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,治疗难度也大大增加。那么,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格外警惕哪些眼底病呢?下面和深小厦一起来看看吧!

视网膜如同眼底的一层半透明“帷幕”,位于眼底的最内层,它是人体感受外界光信息的关键组织。当这层“帷幕”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时,就发生了视网膜脱离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最为常见的类型。为了防患于未然,建议40岁以上人群,尤其是出现玻璃体液化、视物模糊不清症状,或者有视网膜脱离家族遗传史的人,定期进行全面的眼部体检,以便早发现问题,及时采取干预措施。

高度近视如今已成为导致成人低视力甚至失明的首要因素。一般来说,屈光度达到 -6D(D 指屈光度)及以上的近视就属于高度近视范畴。高度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,通常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。如果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,那么子女患病的概率会显著增加,且近视度数大多会超过 600 度。不过,也有部分高度近视患者并无家族遗传史,具体情况存在个体差异。对于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的人群,建议定期监测视力变化情况;已经患有高度近视的患者,则应定期进行眼部体检,遵循早发现、早诊治的原则,尽可能控制近视的发展,降低并发症的风险。

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,也是导致失明的重要眼病。它主要以视网膜血管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为特征,在眼底检查中,常常会发现视网膜出现渗出、水肿、新生血管、出血以及增殖膜形成等情况,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视觉健康。糖尿病患者务必重视眼部检查,积极控制血糖,预防该病的发生和发展。

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底血管疾病,在视网膜血管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。临床上,根据阻塞部位的不同,可将其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两种类型。对于患有高脂血症、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,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,并定期检查眼底情况,以便及时发现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早期迹象。

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致盲性眼病,多发于 50 岁以上的老年人。患者通常双眼对称发病,视力会极为缓慢地进行性下降,同时还可能伴有视物变形等症状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,该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,老年人应警惕,定期进行眼部检查。温馨提示:眼底病的种类繁多,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可能受到影响。如今,血管性眼底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“专属”,年轻人也可能因不良的生活习惯、遗传因素等患上此类疾病。眼底病直接损害的是视网膜和视神经,一旦延误治疗时机,视功能受损严重,往往难以逆转。因此,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、眼前黑影飘动、视物变形等症状时,务必及时就医,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视力损失。
